查看原文
其他

【平安金融行业深度报告】强化金融支持力度,纾解实体资金困境

平安金融团队 平安研究 2022-05-19


摘要


金融助力完成经济发展目标

金融对于疫情后复工复产、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相关政策密集落地,兼顾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要求。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支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行业层面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推进创新金融产品等服务保障措施,政策重点落脚资金支持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银行:提高信贷可及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引导对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加大信贷定向投放力度、降低融资成本、保持贷款延续稳定。政策力度加码有助于缓冲疫情带来的信用收缩与经济压力,银行业短期受疫情影响可控。未来行业政策关注:1)提振银行信贷投放意愿是后续施策重点;2)LPR改革持续推进;3)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空间有限,未来在高息揽储方面或将有更多监管动作;4)线上化经营加速,金融科技是未来经营和政策监管的重点。


券商:资本市场改革提速,迎来股权融资新时代

资本市场本轮改革的方向不变,但速度和力度增加。1)提高证券发行效率、开启融资“绿色通道”;2)保证存量市场流动性充裕,包括股权质押展期、债券续作以及支持证券公司补充资本金;3)再融资新规落地,资本市场改革步伐再度加快,“绿色通道”和再融资新规为券商投行带来短期业务机会,中长期投行将受益于股权融资改革和资本市场生态重构带来的发展机遇。


保险:长期受益保险意识提升

保险方面监管政策涵盖产品、宣传、代理人等多个维度:1)聚焦保险公司在疫情方面的保障功能;2)规范销售行为,禁止利用疫情销售产品;3)放松代理人考核,以实现平稳过渡。


政策面对保险影响较小,行业扰动更多来自疫情本身的冲击。一方面疫情对代理人展业限制较大,增员扩容节奏面临调整,疫情带来短期赔付压力,但影响有限。另一方面,行业长期受益于保险意识提升,线上展业迎来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金融行业短期受到疫情冲击相对有限,长期影响取决于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对冲力度。随着疫情缓解复工复产推进,市场担忧逐步出清。金融行业有望受益于流动性宽松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目前各金融子行业估值均具有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信用风险集中暴露;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线下展业的影响及利率持续下行风险;监管政策改善不及预期。


01

金融助力完成经济发展目标

1.1 打响防疫复工“双线战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但是新冠疫情的出现短期冲击社会融资体系,拖累经济增长节奏。据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数据,1月25日-2月14日全国共发送旅客2.83亿人次,日均1348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82.3%、仅为去年春运客流的六分之一,餐饮、百货企业销售收入断崖下跌,交运消费短期受创、工业生产复工延后。中央明确表态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不变,为保证完成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系列政策,具体落脚支持疫情严重区域和行业减税降费、加大对中小企业财政扶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等领域,对冲举措不断加码,以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要求。


中央强调强化金融支持:金融行业是经济活动的枢纽,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的过程中,中央多次强调“强化金融支持”,宏观层面包括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支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行业和业务层面除了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创新金融产品、捐助医疗物资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保障措施的推进,政策重点落脚资金支持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2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总结当前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工具有四个层次:1)专项再贷款,包括2月7日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重点省区市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以及2月25日追加再贷款再贴现5000亿元。2)对企业现存的债务进行接续,如加大贷款展期、续贷力度,适当减免小微企业贷款利息,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3)加大信贷增量支持,激励银行向企业提供增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服务费用。4)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效率。在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向小微和民营企业加大倾斜,通过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投放提高资金支持质效等。

1.2 货币政策保持宽松,财政政策积极发力


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疫情爆发以来,货币政策操作量价齐松:1)量:一方面央行积极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宽松节奏明显提前,相较往年春节后逐步回收流动性,2月3日开市后一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1.32万亿;另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设立防疫专项再贷款总额度8000亿,再贷款再贴现覆盖面从过去强调的小微企业进一步拓宽至受疫情影响严重区域和行业。2)价:一方面通过OMO投放充裕流动性,带动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下行,2月3日央行下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利率各10BP,实施时间和下调幅度均超市场预期,随后MLF利率及LPR报价均跟随下调10BP;另一方面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的贷款利率贴息50%,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至1.6%以下。


展望:为进一步纾困实体经济,预计市场化降息过程将稳步推进,定向降准或临时降准也是货币政策可选操作。结合3月4日美联储超预期一次性降息50BP,全球或开启新一轮宽松潮,也为我国打开降息空间。预计一季度流动性宽松趋势有望延续,LPR改革持续推进下,央行可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同时带动LPR报价下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疫情期间财政政策的主要形式包括减税降费、财政拨款、贷款贴息、转移支付等:1)强化资金保障:截至3月2日,各级财政疫情防控资金达1087.5亿元。2)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如对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税前一次性扣除,全额退还期间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湖北免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等。3)地方债发行提速:一方面发行疫情相关专题债券,支持实体信贷投放;另一方面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将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限额的60%全部提前下达,加快基建投资节奏。财政部3月3日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地方政府发行新增债券约1.223万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关口,同比增长约76%。4)贷款贴息及疫情防控应急贷款授信: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的贷款利率贴息50%,快速响应专项再贷款政策,对享受央行专项再贷款支持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贴息支持。除此之外,各地财政也出台了更细化的支持政策。


展望:一揽子积极财政政策落地释放结构性利好,政策也更具针对性、精准性,未来减税降费方面新政策还将陆续出台,补贴力度进一步增强、贴息覆盖面扩大,财政赤字率大概率超过3%;专项债额度也将进一步扩容,达到3万亿以上(具体参考宏观团队分析报告)。但受制于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和财政收入约束,财政政策加码力度相对有限。


02

银行:提高信贷可及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银行作为货币流通的中枢,在此次战“疫”中承担起托底实体经济的责任。而监管主要围绕“增量、扩面、降价、提质”的总要求,从提高信贷资源可及性和降融资成本两个角度出台相关政策,目的在于一方面确保防疫工作的资金供给,为疫情下经济状况受打击的企业纾困,另一方面通过信贷刺激消费、拉动经济。


2.1 资产端:信贷量增、价降、差异化投放


量增:加大抗疫资金支持,纾解小微流动性困境


经济受冲击、消费受限、企业复工延后,都导致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收窄,疫情以来监管从总量和结构合力促进信贷投放。政策导向包括四个层面:第一,给予银行资金支持:通过和央行推出“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组合,在专项贷款利率基础上再贴息50%,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积极发放财政贴息贷款。第二,适当调整考核指标:例如银保监会提出适当提高存款准备金考核容忍度,考虑将支持制造业、小微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复工复产的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或者合理调整考核权重。第三,要求适当信贷倾斜:如调整贷款规模和相关绩效考核指标限制,以及为防疫重点地区单列信贷规模,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以提高信贷投放的精准性。第四,配套资本补充支持政策:在促进信贷投放过程中,监管也聚焦相关配套政策,如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途径多渠道补充资本。中小银行扎根服务基层,是银行体系中发展普惠金融、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但在外源融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资本补充面临压力,制约了信贷的投放。央行已经表示将加大对中小银行补资本方面的政策支持,提升银行整体信贷投放能力;银保监会也将在资本补充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2月28日央行开展CBS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因此未来中小行补充资本的进程将加速,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价降:降息节奏提速,财政贴息驰援


监管引导银行让利实体,一方面疫情影响下降息节奏加速,央行于2月17日下调MLF利率10BP,2月LPR报价也如期下调(1年期/5年期分别降10BP/5BP),预计银行贷款利率下行趋势将延续,未来LPR仍有30-40bp的下行空间。另一方面财政贴息再贷款给予企业稳定低息资金支持,央行新增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2.5%,并要求承贷行运用再贷款专用额度资金发放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应不高于1年期LPR+50BP(以2月LPR报价来算为不高于4.55%)。再者,监管鼓励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力争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平均水平降低1pct以上。


差异化:资金倾斜防疫重点领域和行业,地产政策托而不举


从信贷的行业投向来看,政策前期聚焦疫情防控和生产的相关企业,加大对重点行业、地区的信贷倾斜;随着疫情防控趋稳,逐渐过渡到稳经济范畴,为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企业纾困,鼓励复工复产,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信贷投放,以及推动稳定居民消费和加快释放潜在需求。2月26日央行通知强调,再贷款专用额度资金投向用途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制造业、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农贷款重点支持脱贫攻坚、春耕备耕、养猪等禽畜养殖、县域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等领域。


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指引下,地产政策取向仍保持“托而不举、因城施策”的中长期定位,有助于扭转社会预期,引导资源向制造业、新基建等领域倾斜。2月LPR报价5年期调降5BP,幅度小于MLF和1年期LPR的下调力度,也反映了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监管态度。虽然疫情压力下,一些地区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做松绑式微调,但预计整体仍将“以稳为主”。

2.2 负债端:引导资金成本下行,缓解负债压力


资产荒情况下,政策主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同时托底实体降低贷款定价,导致资产定价承压,面临净息差收窄的压力,制约银行放贷意愿。因此监管鼓励银行提高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着力引导银行资金端成本的下降,而非刚性要求银行让利。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适时适度调整存款基准利率”,2月22日央行在媒体专访中也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将长期保留,未来央行将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基本面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存款基准利率最后一次调整在2015年,目前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处于1.5%的历史低位。存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对行业的影响:一方面,作为银行负债端占比超60%比重的资金来源,存款利率的下调较降准更加直接有效,因为19年以来监管着力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但一直受到存款制约,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短期将缓解银行息差压力,适当打开后续LPR降息空间。但另一方面,下调存款利率将进一步导致存款流失,银行揽储压力加剧。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谨慎且空间有限,降银行负债成本方面,监管后续可选操作包括:第一,进一步加强高息揽储监管,通过规范高成本负债缓解负债端压力。第二,进一步加强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力度,通过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定向扩增银行低成本资金来源,从而提振中小行放贷积极性。


2.3 控风险:贷款延期、续贷、利息减免


疫情冲击下,部分行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短期内偿债能力下降,还款压力增加,银行潜在不良风险加剧。为呵护实体经济、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系统性风险,监管鼓励银行加大贷款展期、续贷力度,推动金融机构调整完善企业还款付息安排。具体措施从企业和个人两方面来看:1)对公贷款: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可采取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免收罚息等措施;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不强制要求逾期90天或60天以上贷款归为不良;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降低担保费用。3月2日,五部委也发布了《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明确提出满足条件的困难中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日期可延至6月30日,免收罚息,湖北地区各类企业均适用。2)零售贷款:对受疫情影响的人员及参与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灵活调整个人信贷(按揭、信用卡)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对个人创业贷款还可享受财政贴息支持(其中重庆市提供全额贴息)。从监管角度,监管也相应提高不良容忍度考核要求,如重庆、苏州等地提出小微贷款不良容忍度的考核要求不超过总体不良率的3%。


对于实体来说,贷款延期续贷等措施有助于缓解企业财务支出和流动性压力,给予企业一段时间的缓冲期,利于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而信用卡延期清偿、不计违约不收罚息,也助于稳定居民消费端。


对于银行来说,在工业企业延迟开工、服务业需求受冲击的情况下,企业资金压力明显增大,居民偿债能力也受到一定制约,短期或将影响商业银行逾期指标,银行资产质量存在不确定性,但出现大幅恶化的可能性不大,原因:一方面,国内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政策刺激下,复工复产推进、企业信用环境在修复;另一方面,行业拨备覆盖率持续上行超200%,具备较高安全边际。未来行业资产质量压力取决于疫情延续时间和宏观经济负面影响程度,需密切跟踪行业经营情况和宏观经济走势。


还款延期会对银行盈利节奏形成扰动,罚息减免也会对利息收入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我们认为整体影响可控,原因:第一,享受还本付息延后和罚息减免政策的贷款局限于部分受直接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第二,延期还本付息并非损失利润,企业信用状况会随着疫情的控制、复工的推进而得到改善;第三,企业贷款的接续有助于稳实体经济,降低银行潜在风险隐患。虽然市场对行业存在让利实体的担忧,但是帮助企业走出困局实现良性循环,是防范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下的最优解。

2.4 行业展望:提振信贷投放意愿,以量补价基本面稳健


疫情发生以来,为托底实体经济,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兼顾信贷支持、日常金融服务、金融基础设施运行、跨境业务“绿色通道”等方面,信贷方面从提高信贷资源可及性和降融资成本两个角度,引导定向对重点区域(疫情严重地区)、行业(疫情防控保障行业)和企业(小微与民营企业等)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降低融资成本、保持贷款延续稳定。


展望未来行业政策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可以关注以下四方面:第一、信贷投放方面,提振银行信贷投放意愿是后续施策重点,普惠小微企业相关考核监管标准已经纳入监管考量,预计会进一步加强新增贷款中的中小企业贷款比例要求,并通过再贷款贴息和资本补充提速给予银行相应支持,关注小微贷款相关指标纳入MPA考核情况;第二、定价方面,LPR改革持续推进,存量贷款利率换锚已经展开,有助于通过疏通传导机制促进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下行,上半年货币政策宽松、市场利率下行是市场一致预期,需要关注降准降息的幅度;第三、存款利率改革是缓慢的过程,基准利率下调空间有限,未来在高息揽储方面或将有更多监管动作;第四、疫情对线下展业的客观限制也为银行线上化经营带来业务机遇,金融科技是未来经营和政策监管的重点,提前布局、技术实力雄厚的银行具备竞争优势。


整体而言,疫情对银行行业合意信贷需求、息差、资产质量都产生负面影响,但政策支持力度加码有助于缓冲疫情带来的信用收缩与经济增速下行压力,银行行业短期受疫情间接影响可控,需要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刺激力度。


年初以来行业估值受市场悲观情绪影响明显回落,行业PB0.77左右处于历史底部,但是从基本面来看逆周期政策加码刺激下,银行以量补价业绩增速基本平稳,业绩确定性和高股息率对估值形成支撑。基本面稳健、资产质量优异、客户基础扎实、以及金融科技实力雄厚的银行具备相对优势。


03

证券:资本市场改革提速,迎来股权融资新时代

3.1 政策梳理:抗疫“绿色通道”和再融资新规助力企业融资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证监会已发布多项政策以维持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提高证券发行效率,开启融资“绿色通道”为实体经济提供增量资金支持。债券发行方面,强调“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公司信用类债券建立注册发行‘绿色通道’”;股权融资方面,要求“减免疫情严重地区公司上市等部分费用,免收湖北省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应缴纳的2020年度上市年费和挂牌年费”,“适当放宽并购重组业务相关时限”等。二是保证存量市场流动性充裕,意在防范金融风险,具体措施包括股权质押展期、债券续作以及支持证券公司补充资本金。对于实体经济流动性,证监会“允许湖北地区股权质押到期客户申请展期6个月,其他地区可与证券公司协商展期3至6个月”,“对疫情防控期间到期的公司债券可以通过设立绿色通道等措施,支持发新还旧”;对于证券公司流动性,证监会表示“会积极支持证券公司发行特种金融债券、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等多种方式补充流动性,提高相关融资额度,并支持证券公司通过增发股份等方式补充资本金”。


与此同时,疫情影响下资本市场改革步伐再度加快,再融资新规落地助力企业融资纾困。再融资新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精简创业板发行条件,取消了创业板公开发行证券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45%以及非公开发行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 。二是发行机制更为包容,提前确定全部发行对象且为战略投资者等的,定价基准日可以为关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者发行期首日;非公开发行定价折扣由9折改为8折;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对象数量由分别不超过10名和5名,统一调整为不超过35名;将锁定期由36个月和12个月分别缩短至18个月和6个月。三是明确再融资减持不适用减持新规。另外,正式稿较征求意见更为宽松,包括将融资规模限制从20%放宽至30%以及将“新老划断”时点由“核准批文印发”调整为“发行完成”。


展望未来政策,我们认为在疫情的压力下,金融政策或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的支持力度,资本市场改革相关举措也有望加速落地。短期来看,证监会将落实好各项融资纾困政策,保证实体企业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充裕,抗疫相关的私募股权基金有望推出。中长期来看,资本市场改革的相关举措仍将持续推进,融资端方面,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创业板注册制有望率先获得实质性突破,私募可转债发行门槛降低可期。投资端方面,场内外期权等衍生品市场有待继续完善,基金投顾试点再扩容将促使券商经纪业务加速转型。

3.2 行业展望:股权融资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


疫情“绿色通道”和再融资新规为券商投行带来了较好的短期业务机会,中长期来看,投行将受益于股权融资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第一,抗疫“绿色通道”为投行带来时间窗口;第二,中期来看券商将受益于直接融资的发展,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企业是投行的主要业务增量;第三,本轮资本市场改革将重塑市场生态,促使投行加速转型,具备一揽子服务的综合能力的投行将最为受益。


短期机遇:把握抗疫“绿色通道”,地产融资政策值得密切跟踪。第一,把握疫情“绿色通道”,切实助力企业融资。证监会针对疫情防控的相关企业投、融资均开放了绿色通道,一方面为抗疫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另一方面也积极把握绿色通道带来的项目机会、提高效率。第二,房地产政策有望边际松绑,投行应保持与房企和监管的良好沟通。目前房企面临较大现金流压力,为缓解房企拿地的资金压力,无锡、西安、浙江等多地已发布房地产宽松政策。若疫情影响超预期,房地产融资政策或有进一步放松的可能。目前监管已经定调“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继续“因城施策”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中期机遇:股权融资改革提速,科创、新基建企业为投行的主要业务增量。疫情得以控制后,经济稳增长和调结构将会重新回归第一要务,各类股权融资将进一步提速,监管部门将加快审核节奏以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其中,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企业是投行中期的主要业务增量,一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企业是资本市场政策扶持的主要对象;二是因为新股具备天然的时代感,反映当下经济转型的方向。


长期机遇:资本市场生态重构促使投行加速转型,具备一揽子服务综合能力的投行将最为受益。过去因我国融资政策和券商牌照的特点,投行仅仅是一个以关系和资源为主要竞争力的通道,但是随着注册制的推进和定价方式的改革,未来投行将不再是单纯的融资通道,而是需要提供市场认可的定价、对接机构客户撮合交易等专业金融服务。同时投行业务链条延长,各类融资、直投、投后、资产证券化等都将归于大投行范畴,能够提供一揽子服务的综合能力的投行将更受客户青睐。


整体来看,在抗疫政策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推动下,券商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券商行业也面临更为激烈的同业竞争,一方面,券商行业盈利向头部集中,未来两极分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龙头券商将最为受益于本轮资本市场改革;另一方面,制度变革促使券商各项业务加速转型,注册制的推开要求投行向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的模式转变,基金投顾试点推开意味着经纪业务向“服务于高净值客户”转型,具有差异化服务能力的券商或迎来较大的发展空间。


04

保险:发挥保障功能,长期受益保险意识提升

4.1 政策梳理:聚焦保险保障功能,把握营销监管边界


保险方面监管政策涵盖产品、宣传、代理人等多个维度。


第一,聚焦保险公司在疫情方面的保障功能。疫情冲击之下,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重要性凸显,监管除了强调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做到应赔尽赔快赔,同时鼓励险企:1)延长保障期限,部分保费可延期收取;2)扩大保障范围,适当扩展保险责任;3)优化申领方式,畅通申领渠道,如开辟理赔绿色通道。保险保障力度的强化有助于稳定企业经营,防范系统性风险。


第二,监管强调不得以疫情为噱头,禁止利用疫情销售产品。从1月26日《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到2月1日《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监管均明确提出“不得利用疫情进行不当金融营销宣传”。2月12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身保险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会三度发文强调严禁借疫情炒作。


第三,放松代理人考核,以实现代理人平稳过渡。疫情期间,线下活动难以开展,使得保险代理人展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保险代理人难以面对面接触客户,尤其是新客户拓展受到了阻碍,产品销售受限,保险行业短期开门红受阻。代理人收入下滑将影响销售队伍的稳定性,因此2月18日保险行业协会称,于近日向各会员单位下发《关于疫情防控工作致会员单位的函》,要求保险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要针对保险公司个人保险代理人、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灵活调整从业人员业务考核标准,不设定硬性的面访数量和业绩指标,不把业绩指标作为维持代理合同(或劳动合同)和领取固定报酬的硬性标准”,各大险也相继落实减免代理人业务考核要求。

4.2 行业展望:新单和代理人承压,长期受益于居民保险意识提升


由于保险行业的保障属性,政策多是从鼓励加大保障力度、防范违法违规行为出发,整体政策面对保险经营影响较小,行业基本面扰动更多来自疫情本身的冲击。


疫情带来的短期赔付压力有限。目前来看,本次肺炎致死率较低,造成的死亡病例有限,预计由于疫情造成的赔付有限。新型肺炎疫情主要以医疗险的后续治疗赔付居多,根据国家三部委联合发文,明确患者医疗费用由医保和财政补助保障,整体商业保险赔付压力不大。


疫情对代理人展业限制较大,增员扩容节奏面临调整。代理人销售为寿险业务的主营销售渠道,而代理人的业务拓展包括:面对面推介、回访、根据客户需求设置适配的保险产品、签约等展业模式。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期间,正值保险行业开门红销售,主要影响:1)短期内上市险企促销活动延迟或取消,造成代理人展业受阻。2)由于疫情的持续,居民出于健康安全考虑,减少室外活动,不利于代理人与新客户的接触,抑制个险新单销售。3)由于疫情的持续,也同时影响寿险代理人队伍建设:如寿险代理人展业减少引发代理人脱落、影响上市险企增员及培育代理人的进度等。


行业长期受益于保险意识提升,线上展业迎来发展机遇。虽然短期开门红受到冲击,但长期来看,疫情使居民感受到疾病对于健康及经济基础的威胁,唤醒居民对于健康保险的意识,促进潜在观望态度中的居民,转化为保险购买需求。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下寿险代理人渠道模式转型或将提速。近年来保险行业持续面临代理人增员承压的困境,此次疫情影响促进险企加速布局线上销售,开拓数字化业务平台,利用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方式应对代理人队伍的痛点。


05

风险提示

1)疫情发展超预期,信用风险集中暴露。金融业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资产质量更是受到整体宏观经济发展增速和质量的影响。若此次疫情导致宏观经济出现超预期下滑,行业资产质量存在恶化风险。


2)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近年来金融行业监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若疫情期间整体监管趋势或者在某领域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可能对行业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3)保险新单不及预期及利率持续下行风险。疫情对代理人展业的影响可能导致新单低于预期,对股价造成负面影响,对于长端利率的担忧可能成为保险公司的潜在风险。


4)监管政策边际改善不及预期。当前证券板块估值提振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预期政策端的边际改善,如果改善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市场情绪。


评级说明及声明


股票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20%以上)

推       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10%至20%之间)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10%之间)

回       避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10%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5%之间)

弱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

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报告确认: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研究报告是针对与公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公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未经书面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将采取维权措施追究其侵权责任。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您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条款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0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近期重点研究报告


本周重点报告精选(2020.03.02—2020.03.06)
【平安全景图】地产|房地产企业全景图系列专题之销售篇
【平安债券专题报告】挖掘信用阿尔法,债券估值为关键——兼论中债估值与YY估值的对比【平安基金月报】市场波动加大,适当控制风险
【平安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日韩疫情影响供给有限,短期冲击不改行业上行趋势
【平安宏观快评】联储突发降息50基点,9·11or08危机重现?
【平安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工业互联网搭上“新基建”快车,发展将提速
【平安有色行业深度报告】钴行业三个不变与一个变化
【平安研粹】2020年3月市场观点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典型自主车企的发展路径及投入产出分析
【平安煤炭行业动态跟踪报告】智能开采,开辟煤炭新基建
【平安宏观专题报告】政策重心逐渐转向经济发展——疫情防控与经济政策部署的总结与展望
【平安策略月报】需防范全球新冠疫情扩散带来的负面影响——2020年3月策略月报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智能网联定义汽车新终端,进击万亿市场
本周重点报告精选(2020.02.24—2020.02.28)
【平安全景图】商贸零售|生鲜零售行业全景图——现代渠道占比不足一半,供应链&业态变革推动行业发展
【平安煤炭行业深度报告】煤炭行业区域报告|陕西篇:受益战略西移,煤炭后起之秀
【平安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的动力电池梦
【平安地产行业深度报告】疫情下的房地产政策、楼市及房企走势猜想
【平安石油石化行业动态跟踪报告】“危”“机”并存:浅析全球疫情对石化市场的影响
【平安债券专题报告】我国债市打破刚兑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展望
【平安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投入产出周期启示录
【平安建筑行业深度报告】装配式建筑专题: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政策开启装配式建筑万亿市场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疫情对国际市场冲击显性化
【平安全景图】机械/计算机/电新/通信|智能制造系统全景图
【平安TMT行业深度报告】科技行业有序复工,机遇与挑战并存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海外龙头研究系列:现代汽车全球化成败得失
【平安债券深度报告】疫情下的信用债市场:政策猜想、市场走向与择券建议
【平安全景图】地产|房地产企业全景图系列专题之土储篇
【平安环保公用行业深度报告】对比国内外垃圾收费模式,中国垃圾计量收费势在必行
【平安大宗周期行业深度报告】周期行业复工进度跟踪及难点剖析
【平安食品饮料行业深度报告】全面复工在即,寻找结构性机会
【平安全景图】医药|肝病用药全景图:肝病大国,不容忽视的海量市场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动态跟踪报告】经销商短期承压、龙头抗风险能力更强
【平安交运行业动态跟踪报告】航空、机场拐点将至,快递行业持续增长
【平安农林牧渔行业点评】蝗灾蔓延至印巴,关注农产品价格波动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美国大选研究系列专题(一)|民调篇:美国大选及民调观察
【平安策略点评】再融资松绑打开科技主线向上空间
本周重点报告精选(2020.02.10—2020.02.14)
【平安生物医药行业深度报告】抗病毒药物方兴未艾,仍存大量未满足需求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新时代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研究系列专题(七)|资本金篇:银行资本约束差异,补充工具创新应提速
【平安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跟踪报告】从锂钴到整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梳理
【平安策略专题报告】科技创新将引领“疫后”结构性行情
【平安全景图】电子|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全景图
【平安全景图】电力|电价篇
【平安策略周报】科技引领结构行情持续
【平安环保公用行业动态跟踪报告】疫情之下,医废处理景气度大幅提升,运营资产防御价值凸显
【平安电力设备行业动态跟踪报告】海外风机龙头订单大增,国内疫情不改景气趋势
【平安大宗周期行业深度报告】无惧疫情短期扰动,布局周期待反弹
【平安策略专题报告】资本市场改革系列报告之一:从监管周期的视角看制度变革和市场机遇
【平安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疫情推动线上应用需求增长,但后续需关注主线逻辑
【平安能源行业区域专题报告】新疆篇:国家能源供应基地,内陆向西开放窗口
【平安汽车行业深度报告】龙头依旧,新能源放眼长远
【平安TMT行业深度报告】疫情下,科技硬件产业的挑战与契机
【平安生物医药行业深度报告】生物医药产业是抗击冠状病毒的先锋
【平安地产&建筑建材行业深度报告】疫情短期阶段性冲击,中期关注政策端走向
【平安交运行业深度报告】疫情终将雨过天晴,“危”中寻“机”,交运看长线
【平安电子行业深度报告】企业复工在即,疫情短期影响有限
【平安大消费行业深度报告】春节消费受阻短冲击,价值不变抓买点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短期冲击难以避免,金融市场“危”“机”并存——从总量视角看新冠疫情影响几何?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动态跟踪报告】40张图看懂2019年汽车行业
【平安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存储上行周期已至,静待非存储“建库存”行情
【平安有色行业深度报告】锂周期再探:供需变化积极,2020年有望见底回升
【平安宏观动态跟踪报告】解读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平安全景图】计算机&银行|区块链产业全景图
【平安研究】2019年度十大优秀报告
【平安电力设备动态跟踪】外资财报跟踪系列|海外工控巨头如何看2020年行业景气度
【平安宏观快评】存量贷款定价基准切换解读:推动融资成本下降,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平安科创板系列全景图】机械|激光加工装备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全景图】医药|百年抗癌,任重道远——抗肿瘤靶向药物篇
【平安全景图】医药|疫苗篇
【平安全景图】医药|带量采购政策全景分析
【平安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乘用车篇
【平安汽车】汽车经销商行业全景图——行业变革+多元化业务发展,经销商有望从量变到质变
【平安汽车】汽车产业链全景图——乘用车篇
【平安地产】商品住宅行业全景图——细数住宅前世、今生及未来
【平安地产】养老地产行业全景图:“需求升级+政策红利”双轮驱动,养老地产有望开启新时代
【平安地产】物业管理行业全景图:“城镇化+消费升级+渗透率提升”多重驱动,物管发展方兴未艾
【平安电子】手机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链全景图——科创板系列
【平安计算机】科创板系列——AI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通信】科创板系列——通信5G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机械】科创板系列——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机械】智能制造行业全景图——半导体设备篇
【平安机械】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锂电设备篇
【平安机械】3D打印产业链全景图|科创板系列
【平安电力】电力行业全景图——核电产业链篇【平安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电机电控篇
【平安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充电篇
【平安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电池材料篇
【平安食饮】生猪屠宰行业全景图
【平安食饮】牛奶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建筑】装配式建筑行业全景图
【平安证券】环保行业全景图——生活垃圾篇
【平安钢铁】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钢铁篇
【平安有色】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有色篇:应用广泛,格局迥异
【平安石化】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石油化工篇
【平安煤炭】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煤炭


扫码关注我们


平安证券研究所官方公众号

“平安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